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新闻详情

电力安全运维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应用

2025-07-14 15:11:46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入推进,电力安全运维正迎来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深度变革。2025年我国电力行业在数字孪生、AI诊断、自主巡检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标志着传统"人工+经验"的运维模式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跨越式发展。

一、智能诊断技术重构故障处理体系
在江苏某特高压换流站的实践中,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字孪生系统已实现设备状态的分钟级刷新。通过部署3276个智能传感器,系统能实时捕捉设备温度、振动、局放等18类参数,结合历史数据建立的故障知识库,使变压器油色谱异常的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2.6%。百度研究院开发的"伏羲"AI诊断平台,在处理广东电网提供的17万组故障样本训练后,可提前72小时预测绝缘子污闪风险,误报率控制在3%以下。这种将设备机理模型与机器学习结合的混合建模方式,正在220kV及以上变电站推广,使非计划停运时长同比下降41%。

二、自主巡检系统突破环境限制
国网浙江电力应用的"巡鹰"四足机器人集群,搭载高精度红外热像仪和超声探伤模块,在台风"玛莉亚"过境期间完成了变电站全自主巡检。其独创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使设备覆盖率达99.7%,较人工巡检效率提升8倍。更值得关注的是南方电网的"天巡"无人机系统,通过5G专网实现厘米级定位,配合边缘计算设备,可在30分钟内完成500kV线路通道的三维建模,树障识别精度达到行业领先的97.3%。这些智能终端形成的立体巡检网络,使传统需要200人日的年度检修工作压缩至72小时内完成。

三、自动化控制实现安全闭环
在智能调度领域,新一代EMS系统引入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可同时处理新能源波动、负荷突变等复杂场景。山东电网的实证显示,系统在7月8日新能源渗透率达63%的极端工况下,仍保持频率偏差不超过±0.05Hz。配电环节则涌现出像"蜂巢"自愈系统这样的创新应用,通过FTU终端间的对等通信,能在300ms内实现故障区段隔离与非故障区段恢复,北京亦庄示范区供电可靠性因此提升至99.999%。这种"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体系,正在重塑电力安全防御架构。

四、区块链技术保障作业安全
针对运维人员安全问题,国网区块链公司开发的"电安链"平台已接入43万作业人员数字身份。其智能合约模块可自动校验工作票与操作权限,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等恶性事故。平台记录的178万次操作中,成功拦截违规操作127次,相关事故同比下降76%。同时,基于AR的远程指导系统使专家资源利用率提升3倍,昆明供电局应用的数字孪生培训系统,更将新员工技能考核合格率从68%提升至89%。

五、技术融合催生新型运维生态
当前技术发展呈现三大趋势:首先是多源数据融合,如将SCADA数据与卫星遥感、气象信息结合,使山火预警提前量达6小时;其次是跨专业协同,变电站在数字孪生中同步呈现电气、结构、暖通等多专业状态;最后是云边端协同计算,广东某换流站将核心算法下沉至边缘节点,使数据处理延时从秒级降至毫秒级。这些变革推动运维模式从"定期检修"转向"状态检修",再进化到"预测性维护"。

面对智能技术应用中的挑战,需重点关注三个维度:首先是数据安全问题,某省级电网2024年遭遇的37万次网络攻击警示需强化防护体系;其次是技术可靠性验证,重要算法应通过电力科院认证的测试环境检验;最后是人员技能转型,建议建立"数字工匠"认证体系。未来五年,随着量子传感、类脑计算等前沿技术落地,电力安全运维将实现从"智能辅助"到"自主决策"的质变,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联系我们
手机号码:18920072022
联系电话:022-59698888
邮箱:hdzhenergy@126.com
地址:
公司总部:天津市武清开发区畅源道国际企业社区A7栋
能源研究院:天津市河西区国际贸易中心B座
友情链接:
关注或联系我们
添加华德智慧服务号、获得更多能源资讯 下载碳控官APP,体验能源管理便捷服务
公众号
碳控官APP(安卓)
Copyright © 2016 天津华德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60064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