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新闻详情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关于测量与监控误差问题分析

2025-08-26 16:56:47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当前建筑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测量与监控技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节能效果的评估与改造方案的优化。然而,由于既有建筑结构复杂、使用年限较长、环境条件多变等因素,测量与监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误差,影响最终数据的可靠性。因此,深入分析这些误差的来源及其控制方法,对于提升节能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影响


1. 仪器设备误差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热流计、红外热像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这些设备的精度、校准状态以及使用环境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例如,热流计的校准周期一般为一年,若未定期校准,其测量误差可能达到5%以上。红外热像仪的分辨率和测温范围若与现场条件不匹配,也会导致热工性能评估出现偏差。


2. 安装与布置误差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式对数据准确性至关重要。以温度传感器为例,若安装在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的位置,测得的数据会明显高于实际室内温度。同样,热流计的安装若未与建筑表面紧密贴合,会导致热阻计算误差。此外,测点数量不足或分布不合理也会使数据缺乏代表性。


3. 环境干扰误差

既有建筑通常处于复杂的室外环境中,风速、日照、降水等外部因素会干扰测量结果。例如,风速过大会加速建筑表面的热交换,导致热工性能测试数据偏离真实值。此外,建筑内部的人员活动、设备运行等也会对温湿度测量造成干扰。


4. 数据处理误差

原始数据的采集频率、滤波算法以及后期处理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最终分析结果。例如,若数据采集频率过低,可能无法捕捉到建筑热工性能的动态变化;而过度滤波则会掩盖真实波动规律。


 二、监控误差的常见类型及应对措施


1. 系统延迟误差

节能改造后的监控系统通常采用物联网技术,但网络传输延迟、设备响应时间等因素会导致数据与实际状态不同步。例如,空调系统的能耗数据若延迟超过5分钟,将无法准确反映实时负荷变化。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通信协议,采用边缘计算技术实现本地快速响应。


2. 数据缺失误差

长期运行中,传感器故障、网络中断等问题会导致数据缺失。据统计,既有建筑监控系统的年均数据缺失率可达3%8%。通过部署冗余传感器、建立数据补全算法(如时间序列插值、机器学习预测)可有效降低此类误差。


3. 模型简化误差

节能效果评估通常依赖于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如EnergyPlus、DeST),但模型简化会引入误差。例如,将非均匀围护结构简化为单一材料层,可能导致热损失计算误差超过10%。采用BIM技术构建精细化模型,并结合实测数据动态修正,能够显著提升模拟精度。


 三、误差控制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1.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

通过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无人机巡检、卫星遥感等多源数据,可突破单一测量手段的局限性。例如,利用红外热像仪与接触式测温仪的协同测量,能将围护结构缺陷检测误差控制在±0.5℃以内。


2. 动态校准技术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校准系统正在成为研究热点。这类系统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传感器参数,例如清华大学开发的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可将长期漂移误差从2%降低至0.5%。


3.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构建建筑的数字孪生体,实现虚拟与现实数据的实时交互验证。某商业建筑改造项目表明,该技术可将监控系统的整体误差率从8.3%降至2.1%,同时能提前72小时预测能耗异常。


 四、典型案例分析


1. 北京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该项目在热力管网改造中,初期因压力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当导致水力失调,部分住户室温偏差达4℃。通过重新布设测点并引入自适应调控算法,最终将系统调节误差控制在±0.5℃范围内,节能率提升至22%。


2. 上海某办公建筑能效提升工程

采用振动监测发现空调机组基础沉降导致设备效率下降3.7%,该隐蔽问题未被常规能耗审计发现。结合结构加固与设备调校后,全年节电量达18.6万度。


 五、政策规范与标准化进展


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年)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2019)均对测量精度提出明确要求。2025年新修订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进一步规定: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误差应≤5%,能耗监测系统数据完整率需≥98%。行业标准GB/T313492023《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则详细规定了传感器精度等级、校准周期等技术细节。


 六、未来展望


随着5G、量子传感等新技术的发展,建筑节能改造的测量精度有望实现数量级提升。德国已开展量子温度计在建筑监测中的应用试验,理论精度可达0.001℃。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将增强数据可信度,为碳交易提供坚实依据。建议行业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开发抗干扰更强的嵌入式传感器

 建立国家级建筑能效大数据校验平台

 完善误差责任追溯机制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测量与监控误差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安装规范、数据处理到制度保障形成闭环管理。只有将误差控制在科学范围内,才能真实反映改造效果,为建筑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联系我们
手机号码:18920072022
联系电话:022-59698888
邮箱:hdzhenergy@126.com
地址:
公司总部:天津市武清开发区畅源道国际企业社区A7栋
能源研究院:天津市河西区国际贸易中心B座
友情链接:
关注或联系我们
添加华德智慧服务号、获得更多能源资讯 下载碳控官APP,体验能源管理便捷服务
公众号
碳控官APP(安卓)
Copyright © 2016 天津华德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6006426号-3